close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它的構造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最好通過什麼信息來告訴外星人地球生命的信息?一些科學家認為,根據現有知識,物理規律在整個宇宙中都是一致的,因此,可能決定著我們生物學基礎的物理規律,在外星人身上同樣適用。而我們體內的遺傳密碼,或許可以作為人類和外星人相互理解的信息基礎。 如果外星人來過地球並了解了地球生命,它們會驚訝於地球上有這麼多物種,卻享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嗎?這一切對外星人來說會不會過於熟悉?一些科學家認為,在整個宇宙中,遺傳物質的結構是相同的。儘管在地外行星可能會產生地球上沒有的生命形式,但從根本上來說,物種的多樣性仍然會受到遺傳機制的限制。 目前,我們只對一小部分的地球生命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並且直到近些年才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另外,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克隆了一些動物。而如果地外文明從倫理上沒有克隆障礙的話,將人類和其他物種的遺傳密碼發送給地外文明,將是讓它們了解地球生物的最有效方法。 星際信息 從一開始,我們就在地外傳輸信息中會提及我們的基因構成。儘管2003年科學家已經宣稱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序,但其實該圖譜並沒有包括我們的每一個鹼基,許多非編碼區序列就沒有顯示出來。不過,在1974年,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太空發出的無線電信息「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中就包含了DNA雙螺旋結構的粗略形狀。 ... 阿雷西伯射電望遠鏡 圖片來源:Arecibo Observatory 1999年,在兩條星際信息——「宇宙的呼喚」(Cosmic Calls)中就包含了構成DNA的四種核苷酸的符號。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只在一次星際無線通訊中編入了遺傳信息。 為了紀念阿雷西博信息發出35周年,喬·戴維斯(Joe Davis)來到波多黎各,描繪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分子大亞基的基因序列。RuBisCO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蛋白質,並且在植物將大氣中二氧化碳轉化為高能分子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為了將這個遺傳信息編入信號中,戴維斯最初考慮用二進位的2位ID(C=00, T=01, A=10, G=11)分別表示分子中的1434個核苷酸,從而創建一個表示RuBisCO分子的2868位序列。當然,這樣做的問題是,我們不像電影《外星人E.T.》里的小男孩埃利奧特(Elliott)那樣,能夠獲得足夠用於分析的信息。因此,任何接收到此消息的外星人都無法確定用於創建消息的編碼模式,對它們來說,這實際上可能是一團難以理解的數據。 ... 不管怎樣,現實中是不太可能有外星人能收到戴維斯的信息,更別說理解它了。何況,戴維斯選中的恆星目前都沒被證實有行星的跡象。另外,還有兩顆目標恆星系中存在行星,但似乎也不可能維持生命存在:一顆是耀星GJ 83.1,會周期式爆發強輻射;另一顆是紅矮星蒂加登星(Teegarden’s star),這類恆星被公認為冷到無法維持生命存在,除非行星離蒂加登星足夠近,能夠被潮汐鎖定,而那樣的話,半個行星會處於極夜中。 考慮到戴維斯信息缺少背景和多餘信息來糾正傳輸過程中產生的信息缺失。因此即使他選擇的星系中有外星人存在,它們能夠解讀該信息的可能性也很小。戴維斯首次提出,他的星際信息對地球人的意義比對外星人更大。但這種噱頭為向地外文明發送信息(messaging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METI)指了一條明路。 外星生命形式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生物學家為包括人類在內的數千個物種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實際上,基因組是物種的「藍圖」,而我們只是剛開始了解如何閱讀這些基因密碼。足夠先進的外星人可能已經發展出了基因工程技術,基因組已經相當於可執行的電腦程式,使得外星人可以在它們自己的實驗室重造人類和其他地球生物。當然這種現象發生的前提是,外星人和地球生命由同樣的遺傳物質構成的,而實際上,這個假設其實也沒有最初認為的那麼誇張。 某種程度上來說,與血肉之身、幾乎沒有毛髮覆蓋的人形外星人接觸,要比與有八隻眼睛的頭足類外星人接觸交流更令人不安。天體生物學家查爾斯·科克爾(Charles Cockell)指出,實驗證據表明,生命體的某些特徵是由物理規律所決定的。由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外星生命在所有的結構層次,看起來可能都與地球上已知的生命出奇地相似」。 科克爾認為,外星人可能和我們有相似的思維模式,因為它們和我們遵從於相同的基本物理規律。這與認知科學家先驅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的觀點相類似。明斯基認為外星人會和我們用同樣的方式思考,因此人類將能夠與它們交談。明斯基認為,如果外星人面臨同樣的基本問題(空間、時間和材料限制),並且它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由問題的自然屬性決定,那麼,外星人會找到與我們類似的解決方法,即用符號系統代表這些問題,並用計算處理過程來操縱這些符號系統,這一過程也可以被符號化地描述。 當然,在生命的演化軌跡中,機遇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認為演化完全由物理規律決定的這種想法,會過於輕率了。例如研究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溫度驟降、恐龍大滅絕,而在這之後哺乳動物開始繁榮起來並改變了之後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儘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非常低,但它發生之後就改變了地球生命的演化軌跡,而如果從物理規律來判斷演化過程是絕不會預測到這一現象的。 相同的密碼 考慮到地球上有細胞生命。我們希望在地外行星上找到細胞生物嗎?或者地外生物找到了有別於細胞生物的自組裝模式? 在20世紀80年代,生物學家大衛·迪默(David Dreamer)從著名的默奇森隕石(Murchison meteorite)中提取了羧酸,來演示這些簡單的分子加入水後,能自發地形成細胞膜。科克爾稱,該演示表明了細胞生命的組成部分「在太陽系的富碳石塊中到處都是」。意味著任何的原始雲團中都有期望產生能形成細胞的分子,並預備將這些原始細胞材料傳播到任何等著大量降水的行星上去。後續試驗發現,隕石並非是形成細胞膜的唯一分子材料來源,這表明這種組織模式在宇宙中可能很普遍。 類似的物理規律也限制了生物學上的許多基本可能性,例如DNA的結構。DNA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僅由四種核苷酸組成,分別是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鳥嘌呤。這四種核苷酸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兩兩配對: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對,胞嘧啶和鳥嘌呤配對。只有四種核苷酸以及它們必須兩兩配對,這是演化的意外嗎?外星人的基因編碼有可能是由六種或更多種核苷酸組成的嗎?外星人的核苷酸有可能與組成地球生命DNA的四種核苷酸不同嗎?這些當然都有可能,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可能性不大。 引入更多的核苷酸,會導致體系中可獲得的遺傳信息量增大。這意味著,六核苷酸體系中較小分子能攜帶的信息與四核苷酸體系中較大分子相所攜帶的相當。當然其代價是,每當體系中多加入一對鹼基對,某個核苷酸所能配對另一種核苷酸比例就要相應減少。 例如,在雙核苷酸體系中, 每個核苷酸能與一半的核苷酸配對;但是在四核苷酸體系中,每個核苷酸只能與四分之一的核苷酸配對,隨著核苷酸的數目增加,能配對的幾率也以此類推。因此,科克爾認為,當核苷酸增多,就很難找到足夠不同的核苷酸鹼基,以便在分子複製時容易區分它們,最終導致複製過程的錯誤率提高。實際上,RNA的計算機模型表明,四核苷酸體系是最適當的體系。 在計算機模型中,研究者用合成核苷酸擴大了基因編碼的鹼基對數量,結果發現用這些合成鹼基對代替正常鹼基對,或是在正常體系中加入新的合成鹼基對,都會使遺傳過程不穩定。然而在嚴格的實驗室條件下,將合成核苷酸加入到細菌這樣的生物體中,可以穩定地擴充遺傳密碼。研究者還在用許多可能的鹼基對在進行試驗,結果表明,RNA和DNA的四鹼基對模式,最適合於遺傳物質的複製,同時也最適於保持它們的結構。 如果說,大腦和整個認知結構都是為了生命的體驗而優化產生的,那麼外星人會像我們一樣思考就不足為奇了。

 

 

內容簡介

當媽媽可以看成是一種到遠方的旅遊,
難以回頭,常有未知凶險,但也看得見絢爛花開,
可能最後停留在一段安穩靜好的歲月。


洪仲清:
「『媽媽』這個角色,在傳統意義中被歌頌得很偉大,但扮演媽媽的女性,卻常常被剝奪人生的主導權,這是很明顯的矛盾。
深入地說,過去的傳統媽媽在教養女兒時,傳遞出的價值觀常擺脫不了父權。因此,現代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傳統媽媽生出的失望與憤怒,以及心疼與不捨,揪成了一股難解的情結。」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粉絲頁讚聲無數、熱烈討論!
►►►媽媽們難以訴說的心聲,一件一件替你說出來。



在龐大的社會價值下,媽媽容易忽略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致使迷失自我,失去自信,跟隨外界評價飄來盪去,內心徬徨失措,
最後,可能不自覺地與親子、婚姻、家庭關係糾結成一團亂麻死結。
我們期望能夠藉著這本書,讓媽媽能夠獲得一點釋放自己,學習放下、自我和解的空間。


讓關係自然流動,照見媽媽與他人,形成平衡舒適的模式
► 媽媽與自己——梳理情緒,柔軟看待自己
► 媽媽與孩子——找到彼此相處最好的距離
► 媽媽與另一半——文火慢燉信任感
► 媽媽與他人——放下無謂的價值評斷
 



關於當媽媽,不管老手新手都迷惘過,好多問題想問,卻不知道從何而起……

Q:當媽媽也有「情緒風險」?

Ans:
媽媽跟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通常來說牽扯比較深,常常夾在各種關係中為難,擔任家人間的潤滑角色,要幫忙「喬」事情,常被磨到自己受傷,只求家人間和諧。
除此之外,育兒牽涉到體力、腦力、心力,還有環境限制。只帶一個或兩個,還是三個孩子滿屋子跑跳,個人的資源耗損程度將會有大大不同,其中情緒強度、複雜度也異常強大,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全部糾結在一塊。
還有一點,如果要叫得動家庭成員,進行合適的家庭分工,就不能忽視情緒與動機。然而,這裡面是含有大量情緒勞動風險的,我們很容易忽略這個地方。


Q:覺得當媽媽真的好難,怎麼辦?
Ans:
社會上往往過度吹捧母愛,好像有了母愛什麼都不用怕,就能夠往前衝。然而,能夠愛一個人,跟自己有沒有好好地被愛有關。雖說母愛是相當重要的,但缺乏母愛,是可以在另一個程度上彌補的。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讓大家共同面對未來,這比較實在。
如果真的不會當媽媽,就先在心裡偷偷承認,雖然很難堪,但這是一個起頭。接著,開始學習,先從一個人當起,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大人要先自我成長,孩子才能被好好對待。


Q:媽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
Ans:
一個人要能自我肯定,要有前提,也就是要有自立的能力。
第一,物質條件或經濟能力是照顧好自己跟孩子的根本。
第二,時間管理則是媽媽很重要的能力。懂得說「不」,能區分「必要」跟「想要」,設立停損點與先後順序。
第三,記得運動,將時間省下來運動,一個體力不足的媽媽,走不了多遠,心裡也容易沮喪無力。運動也能帶來平靜,專注身體經驗,讓自己重新歸零,讓大腦休息,學習靜心,一點一滴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Q:那麼,到底什麼是愛自己?
Ans:
我們常常是先從他人的眼光中認識自己,確認自身的價值。然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瞭解外界有許多他人,往往帶著目的與理解來評價我們。定義自己的能力,我們慢慢有知有覺地收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並帶著無條件的善意。
不管涉入任何關係,都不能忘掉與自己的關係,這是身為一個「人」的基礎。關係需要投入資源經營,包括我們跟自己的關係,這個部分如果失落了,輕微的狀況是角色扮演越來越沒動力,嚴重的話,身心健康都會出問題。
如果我們懂得自我照顧、自我慈愛與獨處,那麼我們不管在哪裡都有家,帶著這種自重,我們將不至於輕易厭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給媽媽的療癒小句】

為了育兒,媽媽的時間安排,變得碎裂、臨時、意外。這種生活只要試著過個幾天,那種煩躁感就會油然而生。

關係或許經得起大風雨,但時常經不起日常的細碎磨難。當熱戀期逐漸邁向老夫老妻,所有日常的問題便浮上檯面,我們在這一刻,才能知道有沒有可能白頭偕老。

認識自己,包括覺察情緒變化,讓自己心情保持穩定,才能「做好家事」。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多注意過程而非結果,看見自己的努力與進步很重要。方向對了,儘管走得比以前慢,日積月累的路程還是很可觀。

一個人能獨立,才能回到家。媽媽能在自己的心裡安居,才有平靜。

愛自己的人,不想傷害自己,也不想傷害對方。因為沒必要,沒必要看著對方痛苦,才能感覺自己被在乎。

任何角色都要回到人的高度重新出發。先成為健康的人,才能拿捏出健康與適合自己的角色扮演。

覺醒是痛苦的,而且很多人撐不住,又會回到原來不喜歡但又熟悉的生活。覺醒之後,常有反反覆覆的測試,所以不是痛苦一次就好,而是來來回回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心理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教育、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壓力管理、自閉類群障礙症、早期療育發展評估等。

工作之餘,仍希望透過書寫,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自省的心得,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們,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專頁,目前人數已突破30萬。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討論,學習面對情緒,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學習在溝通中傾聽、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以及如何寬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

 

目錄

自序
為什麼媽媽特別容易迷失自我


Chapter 1 關於媽媽

媽媽的情緒風險
當媽媽之後的幸福再也不同
媽媽的兩面為難
一忍就忍了一輩子
一切如常便是祝福
為什麼我沒有母愛
如果不是為了小孩不想結婚
生孩子對婚姻與媽媽本身的挑戰
生了孩子之後自然就會當媽媽?
有小孩才像個家,關於這一點問過小孩了嗎?
那縈繞不去的酸臭味
邊上廁所邊安撫孩子的媽媽
或許越想要當好父母,越沒辦法放手讓孩子飛翔
要求就是一種家庭勞動
您做好家事了嗎?
您喜歡母親節嗎?
被自己的孩子看不起,可以如何調適心情
你不需要成為什麼我們才愛你,我們愛你因為你就是你
當媽媽其實是一種心情
小事也會壓死人
亂糟糟但舒服的居家媽媽
把功課做好是誰的責任
如果給媽媽一天時間會怎麼用
如何做一位有自我價值感的媽媽?


Chapter 2 關於女人

有一種美好的關係像淡淡的香氣,發現沁入心脾的時候有種驚喜
我們對伴侶的愛是怎麼慢慢消失的?
理解諒解和解三層次
為什麼她要原諒你,給你下次傷她的機會
真的愛你的人就會喜歡「真實」的你?
您是賢內助嗎?
愛情裡面可不可以沒有愛?
當父母其實需要看能力,能維持住婚姻需要點運氣
媽媽對爸爸的情緒如何影響孩子
聽過關係的喪鐘響嗎?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幸福的婚姻幾乎都跟放下身段的爸爸有關係
白癡生活法救了她一命


Chapter 3 關於女孩

還有父母可以照顧,真是一種福報?
女兒不見得能接得住媽媽的寂寞,有時候是自己的想像讓自己產生了失落
自苦比狠是要給誰看
做人家女兒要懂得忍耐?
叛逆為什麼不早一點來
為自己活不必多說
不孝順妳並不代表不愛妳
有這種人在就不需要有上帝了
回去照顧被你忽視的內在小孩,別連他害怕都不饒過他
有問題其實沒問題
 

自序 為什麼媽媽特別容易迷失自我?

跟朋友談到「人」與「角色」要分開看待的議題,尤其是「媽媽」這個角色。「媽媽」角色中最傳統的形象,就是家庭照顧者,不管對象是孩子、公婆,或者病重的丈夫。
有朋友提到,成為家庭照顧者,是因為「愛」,至少剛開始是這樣。「愛」本來是一種「情感」,一種「心甘情願」,可是到最後,常被當成是一種「責任」。一旦成為責任,在現實生活中,就會接近「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狀態。
在社會上常有各種對母親形象的歌功頌德,學校教育也教我們要尊重母親。但回頭去看那些幾乎被遺忘的日常,其實會有不小的落差,因為人性是,如果平常就能輕易享受到某些服務,慢慢會變成習慣,但因為某些原因「服務中止」了,怒氣就來了!
而且有個很微妙的地方,是我們一般在社會上接受的服務,大致上不管是商家或消費者,大概會對於商家服務的時間與商品,有個基本概念。約略知道在哪個點之後,就可能是消費者要求太多了。
可是家庭照顧者提供的「服務」,常常沒有具體的工作時間與可量化的商品可以定義。家庭照顧者不是只要讓孩子順利長大,或老人家痊癒了,工作就告終了。常常是永遠的責任制,即使孩子長大回家,有事第一個常常還是找老媽,外宿或成年的子女打電話回家,如果是爸爸接起來,超過半數家庭的爸爸很快會說出,「等一下,我叫你媽來聽電話!」然後等媽媽講完電話,爸爸會再問媽媽,「孩子打回來是有什麼事?」
也就是,責任幾乎無期限,而且售後服務也要周全。還有,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就是日漸衰敗,即便病癒,也要注重平時的保養,像是要帶老人家出去運動這類的大小事。以「媽媽」為主力的照顧者,心頭常常壓著重擔放不下來。
此外,家庭照顧者的「服務」,不是只有照顧好生理層面而已,連心理層面都被認為是照顧的範圍。例如照顧孩子,會希望孩子快樂;照顧老人家,自然被期待要討老人家歡心。
然後,表面上,是付出了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事實上,看不見的成本很高,包括經濟上的依賴,因此沒有安全感;擔心自己常年在家,沒有工作能力,沒有自信心;工作瑣碎、重複、被輕視,容易煩躁,又沒有成就感;如果沒有善盡照顧之責,還會有罪惡感,更可能承受親戚、街坊的指責與議論……
雖然不見得在檯面上明擺著提出來討論,但是在華人文化中常有個刻板印象是「女性很細心,也比較有愛心,很適合擔任照顧者」。所以,在家庭分工的時候,女性的選擇就被限制了,然後整個文化陶塑,女性得要藉著照顧他人的行為,來獲得肯定與自我價值感。
偏偏我曾遇到有些女性,講得直白一點是,就不適合當媽媽,但又當了媽媽。這其中有很多原因,社會壓力是很難被忽略的一環。刻板印象不能套在每個人身上,換個角度來說,也有男性很適合當照顧者,可是就傳統的家庭分工來說,男性如果沒工作待在家裡,也會承受一些異樣眼光。
很多時候,女性「自願」成為照顧者,裡面包含了許多先天設定。有些女性是在婚後才有機會清楚認知到,自己真的不適合這樣的角色,可是擺脫不掉,或者說,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得以減少如此的角色扮演。
回到「媽媽」這個角色來說,她得要先減少自己大部分的閒暇時間,也要放棄某些經濟上的獲得,才能執行照顧者的日常工作。所以就職業婦女來說,家裡有事常要優先請假,甚至辭職,這也限制了女性的職涯發展與薪水高低。
(當然,也有媽媽完全不是這樣扮演,某些媽媽在時間安排、經濟運作上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過這是相對少數。)
不管我們涉入任何關係,都不能忘掉自己跟自己的關係,這是我們身為一個「人」的基礎。關係需要投入資源經營,包括我們跟自己的關係,這個部分如果失落了,輕微的狀況,是角色扮演越來越沒動力,嚴重的話,身心健康都會出問題。
等到媽媽倒下了,大家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媽媽幾乎是影響家庭氣氛最重要的人。
對媽媽來說,不能等到他人主動來重視這個困境,說不定根本等不到。我們得要先照顧好自己,這常要有許多溝通與爭取。就我所知,當多重照顧者在家庭工作的時間越久,最後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耗竭與無力,而這通常發生在女性身上。
有些媽媽得要離開婚姻,才能喘口氣。說實在話,這種結果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接受,不過總比累死又被人嫌棄,最後連自立的能力都沒了要好得多了!
這本書談「媽媽」的這個角色,在傳統意義中被歌頌得很偉大,但扮演媽媽的女性,在傳統社會又常常被剝奪人生的主導權,這是很明顯的矛盾。回到根源來看,傳統媽媽教養小女孩長大的時候,所傳遞的價值觀常有擺脫不去的父權意味。
因此,現代女性在長大的過程中,對於傳統媽媽的失望與憤怒,以及心疼與不捨,揪成了一股難解的情結。也許,我們可以藉著「媽媽」這個角色為切入點,試著讓媽媽自由,有多元與彈性的扮演方式,一層一層地,釋放媽媽身後的女人,以及內心的女孩,還有多年的壓抑與桎梏。
再以親子關係為起點,探索人我關係,走向自我和解之路。
這本書裡面的改編故事,有不同的媽媽,各自活成了不同的模樣。有些可以學習,有些值得警惕,沒有標準答案,但也許能讓我們有些啟發,找到我們想要活成的樣子。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647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0 x 14.8 x 1.5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70歲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內容連載

您喜歡母親節嗎?
 
母親節快到了,一些媽媽或子女,都有類似的反應:不喜歡母親節!
 
做子女的不喜歡母親節,也許跟感受不到母愛,或者曾經接受到很多來自母親所給予的挫折有關。印象中。以前有一位朋友,每逢節慶時都會抖著手打電話回家,常是面對一連串批評、咒罵,還要一再地說「我知道了」,父母才會饒過她,她才能停止對話。
 
而做媽媽的不喜歡母親節,可能是感到氣氛虛假。有一位媽媽提到,母親節常推銷的很多禮物,像是廚具、家電之類的,這不是要媽媽做更多家事,或者把家事做得更好嗎?這種母親節,有什麼意義呢?
 
我想到某一年,某一對親子跟我談兒童節的事。
 
孩子說,他討厭兒童節,因為要上台表演。小孩不想表演,老師又一直要媽媽勸兒子認真練習,媽媽覺得很苦惱。費了好大的力氣,條件交換一大堆,孩子才上台演出。反正站在最後面,沒什麼人看見,手揮一揮,算是表演了。
 
可是媽媽印象很深刻,校長在表演開場前還說:「看到孩子的笑容,就是最佳的兒童節禮物……」
 
媽媽聽了快要吐血,她寧願不要這種禮物。這種表演,主要用來取悅大人,講成孩子好像很樂意表演一樣,她不相信只有她的孩子有這種狀況,而且,她也不認為別人的孩子一直練習表演,會感到很開心。
 
「職位越高的,話說得越假。還是說,把這種場面話講得越漂亮,就越能被認同?!」
 
她苦笑著說這段話時,是體會的很深刻了,因為工作的關係,也見過不少場面。開會的時候,越會講空話的主管,有功就攬,有過就閃,越是活得生猛健康,果然很有「生存智慧」。
 
我談不上喜不喜歡母親節,但我喜歡這個節日帶來的意義,能讓我們重新去省思這個角色,以及藉著這個角色,來讓我們認識自己。事實上,有些朋友真的是有心要藉著機會,感謝媽媽。
 
然後,母親節這個時機點,或許是把「媽媽」這個角色穿戴在身上的朋友,重新調整自己的時候。因為每過一次母親節,孩子就長了一歲,孩子變化了,互動的方式也相應著,在一些細微的地方,會需要重新調整。
 
像是孩子大了,是不是要把多一點時間,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媽媽」這個角色的心力,從「媽媽」這個角色獲取的價值感,是不是有其他角色能代替?空巢期一眨眼就到了,面對老去,我們準備好了嗎?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science/n2zy52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965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架高醫療診所地板新竹比利時卡扣防塵地板桃園簡單俐落礦石地板
平鎮浴室更新改修 新竹線板耐刮地板 台中鄉村風歐盟認證地板苗栗矽利康受潮怎麼辦 新竹帝豪防滑地板 苗栗磨砂古橡spc防水超耐磨地板新竹北區舊地板拆除 台中趨勢系列SGS認證地板 新竹架高舞蹈教室地板新竹戶外地板一坪多少 新竹防焰耐刮地板 新竹防焰無重金屬地板桃園地板翹起來怎麼辦 桃園小起步餐廳地板 苗栗土倫淺橡耐磨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cc25pc14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